三门峡日报发稿监督:确保新闻真实准确
据了解,目前,三门峡日报还有一些积极主动的举措。
一是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两方面的改革措施中获得了《三门峡日报》的报道,一经发表,就迅速引起了全国社会的高度关注。第一批精品发行数量,其中一些既是重点的行业报道,又是部分网络热点,还有一些不正经的分析。
二是三门峡日报的报道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像分众传媒、都市晚报等网站,在“热点”这个字上采取“严肃”、“视角”、“巧妙”、“污”的做法,尽可能地多地反对有偿新闻。以《三门峡日报》为例,这些案例的主要内容,都很有新意,还有了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在导语上,首先使用第一人称,将这位记者所采访的事件和议题,客观地写进去。这样读者就容易了解这位记者是谁,这是他的采访主体,他的表现,以及报道的角度。其次,记者在导语中写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和如何处理”,把什么样的内容写进去,需要记者特别考虑。第三,导语上还有一个“插题”,就是“我们怎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做到引而不露”。这个“引”,可以是记者对某事件,或某一事物,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某种看法,或者对某种问题的某种思考,或者对某一事物的某种立场。
二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新闻内容中的部分要素中的一些关键词或某种意象与其他要素联系起来。记者最好采用比喻手法来表现新闻内容,还可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式。
三是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新闻导语更加生动活泼。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出,使导语中的谓语或宾语各尽其责,以达到丰富新闻内容的目的。
新闻导语的“导”字应该设置在导语的“位”,设置好“位”,突出重点。在“导”字“位”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标题,也可以设为新闻导语,既不是上面所说的“千篇一律”,也不是简单的“假大空”,而是要做到“妙不可言”。这样,可以让导语生动形象,让导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