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轻生活,让身心放松自然
当品牌们真正进入这个市场,当被大众都去种草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被品牌认知的趋势。很多时候,被消费者主动推荐的,肯定是那些跟自身需求场景相关的产品。
这个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种效果上的逆反。
消费者选择的前提,是其对产品与使用场景的认知,而品牌对于这些认知产生的印象,就是消费者购买的决策结果。
最近我们看到不少朋友圈的种草文案,都有这个问题:
先上榜各大品牌,再上榜各大品牌
拿到了不错的文案出来,我看了之后觉得有些:
比如说:本周出了一个女色书,女学生自己学绘,但是又对该书印象不深。
一方面是这本书作者比较小众,而且整本书都是抄袭的,另一方面她们本身在种草文案上也没有很突出的亮点。
“DOU出,一个好东西,等于卖给了所有女性。”
“用了这个手机,我发现没什么卵用!”
这种写法其实是在不贬低其他种草的用户,让自己的文案更有穿透力,更有价值。
而如果写成:“只用了一招,XX洗面奶秒杀所有。”
除了要写出具体的案例,还是可以用一些笼统的数据说话,来表达卖点。
比如:用了这个洗面奶,我的黑头变少了。
再比如:用了这个洗面奶,我的脸部变好了。
用了这个洗面奶,我的老公彻底崩溃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数字说话,把卖点表述的很直观,让用户一眼就可以get到卖点,更好的引起用户兴趣。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卖点太多,很容易让用户觉得太乱,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那么后面的文案就很难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