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户来说,在打开一则广告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则文案的“利益点”是什么。
在制作广告文案时,一定要结合产品特性,并且为文案提炼出明确的卖点,要避免与同类产品雷同,更要注重差异化,强调品牌特色。
这种强调产品特性的方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卖点表述。
例如,某面膜的核心卖点是补水,目标群体主要是妈妈群体,但产品是针对大众而非老人。
那么我们选择了主打“皮肤吸收好”的核心卖点。
用户在阅读一篇广告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补水”?
这个功能多久可以补完?
可以,可以几个月?
如果长期存在,会不会变成别人的“土味”行为?
答案是长期存在。
越具体,越可信。
因为所有人都对某款产品“口红”有着充分的信任,这个信任是基于“存量”对未来的消费需求,以及对品牌的信任背书。
所以文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描述使用产品的长时间会变得更好。
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里其实是在放大产品的使用周期,同时用一个具体的场景将产品的使用场景还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