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公司砸了20万做媒体宣传,结果阅读量还没隔壁老王发的猫咪视频高?去年杭州某初创公司就栽了这一个跟头,他们在财经杂志投了整版广告,结果咨询电话只响了3次。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手把手教你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
▌选平台比选对象还重要
有老板觉得"上央视才叫排面",结果发现00后员工压根不看电视。去年我给苏州某服装品牌做咨询,硬是把他们从户外广告拽到小红书,三个月销售额翻了两番。重点记好:
- 传统公司负责人攻行业垂直媒体(例如机械制造选《中国工业报》)
- 快消品死磕短视频平台(抖音公司号每周至少更3条)
- 2B业务深耕知乎专栏(深度长文比海报更管用)
▌内容策划千万别自嗨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某科技公司通稿里写了28次"全球领先"。记住这句话:说人话,讲人话,用人话!深圳某智能家居品牌改了文案策略,把"物联网技术"改成"半夜上厕所自动亮灯",转化率直接飙升180%。
▌预算分配是个技术活
新手常犯的错是把80%预算砸在渠道费上。参考这一个黄金比例:
项目 | 占比 | 关键指标 |
---|---|---|
内容制作 | 35% | 原创内容≥70% |
渠道投放 | 30% | CPM≤15元 |
数据监测 | 20% | 日报更新率100% |
应急储备 | 15% | —— |
▌传播节奏要会带节奏
杭州某餐饮品牌去年搞的"神秘菜品解禁"活动值得学习:
- 预热期(7天):朋友圈只发食材特写
- 爆发期(3天):抖音直播后厨解密
- 长尾期(30天):知乎回答"米其林餐厅后厨真相"
▌效果监测别只看表面数据
有家公司看着10万+阅读量乐开花,后来发现90%流量来自羊毛党。这三个数据必须死磕:
- 真实互动率(剔除机器人的评论点赞)
- 留资转化比(每100次阅读产生多少留电话)
- 内容复用率(优质内容改编成3种以上形式)
▌跟记者打交道要懂规矩
上海某公司因为半夜给记者发微信被拉黑。记住这些潜规则:
- 工作日10-11点是最佳沟通时段
- 新闻稿里千万别出现"大概""可能"这种词
- 重要发布会要给记者准备"车马费"(你懂的)
▌本人观点
现在还有人迷信"爆款公式"?去年有个顾客非要模仿杜蕾斯文案,结果卖工业润滑油的硬蹭情人节热点,差点被顾客投诉到工商局。真正的传播高手都在玩"反套路",就像昨天看到某保险公司把理赔流程拍成悬疑微电影,这脑洞我服!记住,媒体宣传不是比谁钱多,而是比谁会讲好故事。下次写方案前,先把PPT里的"颠覆行业""重新定义"这些词删干净,咱们踏踏实实说人话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