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投信息流,别人的转化成本只有你的一半?
去年某教育机构在头条信息流投了10万,获客成本从238元降到79元,关键就在定向设置。他们把"25-40岁女性"的基础定向,细化成"孩子3-6岁的职场妈妈",点击率直接翻3倍。
基础定向三大黄金法则:
- 年龄跨度不超过8岁(如28-36岁)
- 地域细化到商圈级别(北京朝阳CBD而非整个朝阳区)
- 设备类型区分安卓/iOS(某金融App实测iOS网民转化率高42%)
兴趣定向是玄学?这份白名单请收好
某美妆品牌曾陷入困惑:选了20个兴趣标签效果却差强人意。后来他们用AB测试发现,真正有效果的只有这5类:
- 小红书美妆博主关注者
- 屈臣氏会员
- 免税店代购话题参与者
- 医美项目搜索网民
- 护肤成分党讨论群成员
兴趣标签避坑指南:
看似相关 | 实际有效 |
---|---|
时尚潮流 | 快时尚品牌会员 |
体育运动 | 健身补剂购物者 |
影视娱乐 | 明星同款搜索网民 |
行为定向藏着这些秘密武器
某旅游平台通过挖掘网民行为数据,发现两类高价值人群:
- 凌晨刷机票比价的人群(差旅刚需)
- 周末反复查看酒店详情页的网民(度假决策期)
他们针对这两类人群推出"限时保留价",转化率提高27%。行为定向三大维度:
- 检索关键词(最近7天搜索"三亚民宿")
- 互动行为(点赞过竞品视频)
- 消费轨迹(购物车放弃订单网民)
个人实战血泪经验
操盘过500万信息流预算后,最想说的三个真相:
- 凌晨1-5点投放效果比白天高30%(竞争少+网民决策更冲动)
- 定向范围不是越窄越好,某App把DAU从5万做到50万的秘诀是保持20%的泛流量
- 重定向频率决定生死,对看过3次视频的网民追投,转化率比新客高8倍
上周帮某宠物品牌调整定向策略,把"养宠人群"改为"最近买过进口猫粮的网民",ROI从1:2飙升到1:5.7。下次你做定向时,记得先问自己:目标群体此刻正在手机上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