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刷了三天三夜攻略,还是分不清营销公司的门道?去年我帮某母婴品牌选服务商,接触过27家公司,发现这行水比太平洋还深。今天说点大实话,看完至少省下3万冤枉钱。
全网营销公司核心三件套
别被花哨的PPT忽悠,真正能打的就三样:案例库、技术团队、服务模式。去年杭州某网红茶饮品牌,找了家吹牛能做全域运营的公司,结果三个月ROI(投入产出比)才0.8。后来换成专注私域的公司,用公司微信+小程序做裂变,复购率直接飙到47%。
测评重点盯这些:
- 案例必须带数据(别说"提高品牌声量",要说"双微一抖曝光量提高300%")
- 技术团队看证书(信息流优化师要有巨量认证,SEO团队得有百度菁英证书)
- 服务模式问细节(是代运营还是陪跑?周报含不含竞品分析?)
三类公司生死对比表
我做了张极简对比表,看完立马懂行:
公司类型 | 适合阶段 | 致命缺陷 | 参考报价 |
---|---|---|---|
全案型大厂 | 年预算500万+ | 执行链路太长 | 80-120万/季度 |
技术型中厂 | 月耗10-30万 | 创意能力偏弱 | 15-25万/月 |
资源型工作室 | 冷启动期 | 数据造假重灾区 | 3-8万/月 |
真实教训:某新消费品牌找资源型公司投信息流,表面看CPC(点击成本)才0.3元,结果75%流量来自刷量团伙。
? 避坑必问的灵魂三连击
- "能签对赌协议吗?"(敢承诺KPI的公司,手里绝对有硬资源)
- "团队离职率多少?"(频频换执行人的公司,效果绝对打折扣)
- "案例顾客还续约吗?"(老顾客留存率比新签数更具有说服力)
去年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就是靠着第三问筛掉两家吹牛大户。最后选的供应商,虽然规模中等,但老顾客续约率83%,果然执行稳如老狗。
本人观点时间
干了五年营销投流,我发现中等规模的技术型公司才算是性价比之王。他们就像医院里的主治医师,既不像专家号那么贵,又比实习医生靠谱。重点看两点:有没有自研的数据看板(这玩意可以看出技术底子),敢不敢开放部分后台权限(心里没鬼才敢透明)。
对了,最近发现个新雷区——很多公司开始吹AI营销,其实九成都是拿ChatGPT改文案糊弄人。记住,真正AI投流要看有没有和媒体平台直连的算法模型,其他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