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司做SEO为啥总碰壁?
朝阳区某教育机构花了20万做竞价排名,三个月后发现70%点击来自外地。这事儿暴露出北京公司做推广的独特困境:
- ?**?本地竞争白热化?**?:搜索"英语培训"前10结果有6家北京机构
- ?**?网民选择更挑剔?**?:北京网民人均接触广告量是三四线城市的3倍
- ?**?运营成本高企?**?:同样关键词北京CPC价格比石家庄贵4倍
海淀科技园的创业公司就吃过亏,把"AI开发"优化到百度第三,结果咨询量没涨。后来改成"北京AI场景化解决方案",有效咨询量提高200%。
地域化SEO三板斧
核心要诀:把"北京"基因植入每个优化细节
传统打法 | 北京特供版 |
---|---|
优化公司名称 | 嵌入商圈地标(如中关村/望京) |
布局行业关键词 | 叠加政务关键词(京津冀/雄安) |
做百科词条 | 创建地域问答(北京哪家XX靠谱) |
丰台某装修公司实操案例:
- 在官网新增"北京老房改造案例"专栏
- 百度知道布局"朝阳区旧房翻新"系列问答
- 在B站发布"北京建材市场探秘"系列vlog
半年后自然搜索流量增长170%,线索成本降低45%。
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问:公司在北京多个区有业务怎么处理?
答:采用"总站+子站"模式。通州物流公司案例:
- 主站优化"北京仓储物流"
- 顺义子站重点推"首都机场周边仓储"
- 大兴子站主打"新机场冷链运输"
问:政务类关键词怎么蹭?
答:巧用政策文件关键词。某环保设备公司:
- 在新闻稿嵌入"北京大气治理"政策原文片段
- 商品页增加"符合京标XX号文件"认证说明
- 定期发布《北京环保政策解读》电子书
未来战场:算法更新下的生存法则
近期百度惊雷算法3.0重点打击:
1. 虚假地域标注(注册外地公司冒充北京公司)
2. 门店信息不实(已关停门店仍显示可预约)
3. 点评数据造假(同一IP多次好评)
西城律师事务所的惨痛教训:雇佣水军刷了300条"北京非常好的离婚律师"评价,被算法识别后自然排名消失三个月。现在改用真实顾客案例视频,反而获得持续流量。
本人观点:
在北京做SEO就像在故宫修文物,得注重个"修旧如旧"。见过最聪明的玩法是某老字号餐馆,把优化重点放在"北京消失的老味道"这种情怀关键词上,既规避激烈竞争,又唤醒网民情感记忆。记住,在这座千年古都,会讲故事的SEOer永远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