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厅里,笔者听见隔壁桌的创业者在抱怨:"每天接五六个百度推广电话,都不知道该信谁。"这种现象某一种程度上暴露了电销行业的信任危机,但换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公司精准获客的突破口?
场景一:电话接通后的黄金20秒
误区修正:九成新人开场白还在用"请问需要宣传服务吗?"。学界共识指出,优质电销应该像精准投放的广告——开头三句话必须直击痛点。某教育机构测试发现,用"王总,您同行上个月通过百度新增了237个咨询"开场的电话,接通时长提高3.8倍。
实战话术三板斧:
- 数据钩子("您行业头部公司日均获客成本已降到45元")
- 场景预设("最近很多顾客反馈自然流量不稳定")
- 限时价值("今天专程给您送份行业流量白皮书")
倒装句使用:难道陌生电话就该被秒挂?错!上周某餐饮老板亲口说,就因为百度顾问提到"周边3公里客群画像分析",他破天荒聊了18分钟。这一个现象——或许说更精准的价值传递策略——正在重塑电销生态。
场景二:顾客说"已有服务商"怎么办?
认知偏差修正:部分销售误认为顾客续费率高达80%。本质上根据北京地区数据,中小公司平均1.7年就会更换服务商。这一个偏差需要警惕,毕竟服务质量才算是续约关键。
顾客推辞 | 破解策略 |
---|---|
"我们在用其他平台" | "正好可以帮您做渠道效果对比" |
"考虑下个月再说" | "现在开户送3次账户健康诊断" |
"价格超出预算" | "按效果付费模式可降低试错成本" |
营销心得:异议处理就像打太极,要借力打力。网页提到的"同行刺激法"值得借鉴,例如"您知道竞品最近在抢'装修急单'关键词吗?"
场景三:从通话到签约的临门一脚
信任构建四重奏:
- 发送带顾客姓名的定制报告(包含其行业搜索热词图谱)
- 视频会议演示账户后台(重点展示防恶意点击系统)
- 共享屏幕优化关键词(当场调整5个高消费低转化词)
- 邀请参加线下沙龙(安排与成功顾客面对面沟通)
设问句应用:同样的服务套餐,为什么有人能签20万年框?关键在于把销售过程变成咨询服务。某母婴品牌顾客透露,签约只因顾问帮他分析了竞品落地页跳出率。
笔者的三点生存法则
- 早九晚五别打电话:公司负责人接听意愿高的时段是10:30-11:30和15:00-16:30
- 备个行业段子库:聊到家居行业就提"北京二手房装修搜索量季度环比涨63%"
- 学会使用老板思维说话:把"开户费"说成"获客启动金",把"服务费"包装成"流量护航费"
实践中发现,真正持久的合作始于反套路。当顾客开始主动询问"搜索词报告怎么解读",当服务商愿意分享"海淀区教育行业出价策略",这场电销博弈才算升级为价值共生。毕竟在流量红海时代,能帮顾客省下冤枉钱的销售,永远不会缺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