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品牌可以在市场寒冬中逆势增长?
2003年寒冬,波司登在央视砸下1.2亿广告服务费却销售额惨淡。叶茂中团队拎着行军床驻厂三天,最终用"羽绒服专家"的定位让当年营业额暴涨48%。这一个案例背后藏着中国营销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本土品牌开始掌握市场话语权。
▌撕开市场缺口的狼牙棒:冲突理论
在叶茂中公司的作战室里,至今挂着2007年为真功夫快餐策划时的思维导图。他们发现潜在顾客既想吃油炸食品又怕发胖的矛盾,于是用"蒸的营养专家"破局,三年内门店数翻三倍。
关键要素:
? 从商品功能冲突转向情感认知冲突
? 用视觉锤强化记忆锚点(如红黑格子衫符号)
? 媒介组合遵循"七次触达法则"
▌三小时定位法的魔鬼细节
2015年服务北极绒羽绒服时,策划团队曾为slogan吵到凌晨三点。最终"北极绒,热销18年"力压"温暖全中国"的方案,源于他们在批发市场蹲点发现的真相:经销商最在意的是持续畅销背书。
定位三要素对照表
维度 | 传统派 | 冲突派 |
---|---|---|
切入点 | 商品优势 | 消费场景痛点 |
验证方式 | 焦点小组访谈 | 终端拦截测试 |
落地载体 | VI手册 | 超级话术包 |
▌流量时代的变与不变
当直播带货冲击传统渠道时,叶茂中团队为某厨电品牌设计的打法堪称魔幻:让经销商在快手拍"老板娘换装秀",却要求每场直播必须重复17次"防烫专利"关键词。这种土洋结合的策略,三个月带来2.3亿线上成交。
▌争议背后的生存智慧
业内常说"叶茂中的广告服务费半在央视半在罚款",指的是其屡次触碰广告法边界的操作。但鲜有人知的是,他们为海澜之家做的"每年逛两次"策划,其实准备了11套备选方案应对监管审查。
在策划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我始终相信:叶茂中团队最值得学的不是方法论,而是他们敢把顾客会议室改成临时军营的狠劲。去年参观他们上海总部时,前台那幅"宁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念"的狂草,或许才算是这家机构真正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