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新店开业没人气,怎么从零攒初始流量?
杭州小吃店张老板的做法绝了:把美团店铺装修成「后厨揭秘」栏目,每道菜标注「街坊价」和「游客价」。开业首周通过「饿了么神秘商店」功能(搜店名不显示位置),硬是让老消费者带定位自发传播,自然流量暴涨600%。记住:冷启动阶段要把店铺本身做成社交话题。
场景二:不会拍短视频,怎么蹭免费流量?
看成都火锅店李姐的土味操作:
- 每天上午10点直播「熬底料」过程,背景音乐永远用《好日子》
- 把抖音挑战赛#火锅配料能多离谱 玩成招牌梗
- 外卖袋里塞「拍视频返现卡」
三个月后单条视频最高播放破千万,秘诀是把商品生产流程变成连续剧。
场景三:有流量没转化,怎么让消费者忍不住下单?
温州鞋厂王总去年悟透了这一个道理:
- 在详情页设置「价格解密器」:分解材料成本+人工费
- 购物车倒计时改成「还剩XX双可享受厂长特批价」
- 开发「社交货币款」:鞋盒里附赠方言表情包贴纸
转化率从1.2%飙升到8.7%,网民要的不是便宜而是捡便宜的感觉。
场景四:复购率上不去,怎么把路人变死忠粉?
深圳美甲店老板娘陈姐的杀手锏:
- 顾客离店时送「续命卡」:下次到店免费补1颗钻
- 每月1号在微信群里玩「色板拍卖」
- 开发「美甲盲盒」:老客可解锁限定款
现在她的顾客年均消费12次,最夸张的消费者追着做了4年。高频消费行业要玩出开盲盒的快感。
场景五:多平台运营累成狗,怎么自动化管理?
义乌小商品张老板的偷懒秘籍:
- 用「微小店」一键同步6大平台库存
- 把客服话术编成「剧本杀」式选项树
- 在快手挂「智能课代表」机器人自动答询
运营效率提高3倍不说,凌晨两点还能自动接单。这年头不会使用工具的老板迟早被累死。
线上营销哪有什么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把市井智慧搬进手机屏幕。昨天看见个更绝的:卖炒货的大爷让消费者扫码关注就能远程看炒制过程,火候到了手机会提醒下单。你看,会折腾的生意人,手机就是他们的新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