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的写字楼里,市场部实习生小林盯着电脑发愁:新品推广方案第7次被驳回。转头刷到奇葩说选手金句频出的混剪视频,突然拍案而起——这不就是现成的营销教科书?
【奇葩说式预热:把争议变流量池】
第七季先导片上线前三天,节目组干了件疯狂事:把"前任婚礼该不该去"的辩题印在卫生纸包上,投放北上广深写字楼洗手间。结果是什么?白领们边排队边扫码讨论,话题阅读量2小时破亿。
核心公式:
争议话题(30%)+ 生活场景(40%)+ 社交货币(30%)= 自来水传播
教育机构直接抄作业:把"该不该报早教班"印在儿童乐园储物柜,扫码率比传单高8倍。
【奇葩说式种草:用观点带货】
还记得傅首尔卖洗衣液的名场面吗?她把"去渍能力"包装成"婚姻里的及时沟通",直播间当晚卖断货。这种观点附着法正在颠覆传统广告:
传统广告痛点 | 奇葩说解决方案 |
---|---|
网民秒关跳过 | 主动搜索二创视频 |
强调商品功能 | 绑定情感价值 |
单向输出 | 激发站队心理 |
深圳某美妆品牌实测:把粉底液卖点改成"该不该为取悦他人化妆",小红书笔记互动量暴涨300%。
【自问自答:小预算怎么玩转奇葩说套路?】
Q:我们没有马东那样的制作团队怎么办?
A:学学郑州火锅店的神操作——在等位区设置"该不该为美食排队"投票墙,拍照发圈送肥牛券,当月美团搜索量冲进前三。
Q:严肃行业怎么借鉴娱乐模式?
医疗器械公司案例:把"该不该买重疾险"改成辩论赛,医生vs患者家属现场Battle,直播切片在银发族群疯传。
【奇葩说式人设:缺陷即记忆点】
肖骁的"少奶奶"毒舌、冉高鸣的"泼辣"风格启示我们:人设不怕有棱角,就怕没特色。某知识付费平台把枯燥的理财课包装成"该不该掏空钱包追星"生存战,素人学员变身辩手,课程续费率从15%飙到67%。
数据不会说谎:采用奇葩说式推广的品牌,网民停留时长平均提高2.3倍,多次转载几率高出常规广告4.8倍。下次做方案卡壳时,不妨打开最新季奇葩说——记住,好的营销从来不是说服,是让人忍不住加入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