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算法比你更懂潜在顾客】
上周和4A公司总监喝酒,他蹦出一句暴论:"现在做营销策划的,得先学会给机器当翻译"。这话乍听离谱,细想脊背发凉——某美妆品牌用AI情绪图谱分析小红书笔记,发现"玻璃唇"关键词的隐性需求竟是"想要被呵护",顺势推出治愈系营销,ROI直接翻了3倍!
?【流量池里养鲸鱼】
记得三只松鼠早期在天猫疯狂投广告?现在人家把30%预算挪到私域情绪价值建设:
- 零食盒子盲测:付费会员每月收神秘包裹
- 吃货创造营:网民DIY商品页面
- 情绪温度计:根据购物车商品推送心理测试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复购率从19%飙到67%,比烧钱拉新划算多了!
?【你在和量子纠缠的潜在顾客对话】
去年帮某母婴品牌做抖音投放,发现个诡异现象:
- 常规广告点击率0.3%
- 凌晨3点发的育儿焦虑故事2.1%
- 网民A看完视频没买,网民B的丈夫却下单了
后来用社交关系链反推算法,才明白现在流量分发早不是线性逻辑,得用网状思维布局内容触点。
【不玩元宇宙就等死?】
某服装品牌去年All in虚拟时装,结果血亏2000万。今年调转枪头搞实体店数字孪生:
→ 试衣间AR魔镜自动搭配
→ 扫码查看面料溯源视频
→ 穿搭数据回流线上商城
三个月沉淀230万数字会员,这才算是虚实融合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编观点:
昨天看到QuestMobile新数据,网民每天在6个平台间跳转27次。这就意味着什么?你的营销信息得像俄罗斯方块,在不一样时空精准卡位。下次做方案前,先问自己:这一个创意能穿越次元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