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A模型过时了?看抖音直播间如何玩转留意力经济
直播间里主播突然大喊“这款面膜只剩最后50单!”,公屏立刻被“已拍”刷屏——这就是经典的留意→兴趣→欲望→行动四步法。但新消费品牌玩得更狠:先在小红书发“翻车测评”引发好奇,再在直播间拆解成分表,最后用私域社群做售后追踪。
传统VS现代AIDA对比
传统模式 | 创新玩法 |
---|---|
靠广告轰炸抓留意力 | 用争议话题引发讨论 |
商品功能单向输出 | 网民共创研发 |
线下渠道促成交 | 直播间限时逼单 |
4P理论还管用吗?看奶茶店如何把商品变成社交货币
某网红奶茶店把4P理论玩出花:
- 商品:杯套设计留DIY空间
- 价格:第二杯半价逼你拉朋友
- 渠道:小程序下单送周边贴纸
- 促销:发起“晒奶茶盲盒”挑战赛
重点进化:现代4P必须叠加社交属性!商品要能拍照、价格要有谈资、渠道要能互动、促销要能裂变。
顾客旅程理论实操:从陌生人到脑残粉的养成攻略
某知识付费平台的网民培养路径:
- 认知阶段:知乎回答截流“转行迷茫”关键词
- 考虑阶段:公众号推送《零基础转行案例库》
- 决策阶段:直播间限时解锁校友资源
- 忠诚阶段:私域社群发起学员作品PK赛
关键转折点:在网民即将流失时(例如课程加入购物车3天未支付),自动触发“学长1v1咨询”服务。
鱼塘理论升级版:把流量池变成生态圈
传统鱼塘理论只是圈人发广告,某母婴品牌却打造出共生系统:
- 宝妈既能买奶粉也能做分销
- 医生入驻解答育儿问题
- KOC晒单换积分兑课程
- 线下沙龙促成网民社交
数据印证:这种模式下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提高6倍,但需要投入3倍运营成本,适合高毛利品类。
RFM模型实战:别让消费者沉默着死去
某电商的会员唤醒秘术:
- 沉睡网民(R>90天):推送“老友专属骨折价”
- 高价值网民:提供生日免单特权
- 低频网民:绑定APP送200元可分次用券
- 流失网民:寄送实体退场感谢信+20元现金券
效果验证:唤醒率比普通短信高8倍,但成本增加3倍,需精准测算ROI。
个人见解:理论就像菜谱,高手都懂得加减法
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传统公司照搬STP理论,花半年做市场细分,结果竞品早就使用抖音爆款逆袭。也见过00后创业者凭直觉玩转私域,后来才发现暗合顾客旅程理论。千万别把理论当圣经,要当乐高积木灵活组合。下次做营销方案时,先画出网民情绪曲线,再往里填理论模块,比生搬硬套管用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