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算不算商业欺诈?
去年某网红面膜品牌被罚2000万,就因为把1万真实订单刷成10万销售额。法律明确界定:虚构交易+误导潜在顾客=违法。更可怕的是,某平台商家用AI生成5000个虚拟买家账号,结果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年头,刷单都可能要吃牢饭!
贩卖顾客隐私数据会怎样?
深圳某早教机构员工偷卖3万条家长信息,每条标价0.5元。看似小钱实则重罪:
-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违法所得超5000元即构成犯罪
- 购物方若用于诈骗,卖家将成共犯
- 公司需承担赔偿每位网民500-5000元
(某电商公司因泄露网民手机号,被判赔偿全员年度会员费,直接破产)
用AI伪造网民评价违法吗?
杭州某餐厅用ChatGPT批量生成300条五星好评,被平台发现后:
→ 所有评分清零
→ 列入"失信商家"公示三个月
→ 市场监管罚款营业额20%
更惨的是,有潜在顾客拿着AI生成的"菜品治疗胃病"评价起诉,法院判三倍赔偿!
怎么证明营销内容真实有效?
医疗器械公司老王的保命秘籍:
- 所有功效表述必须附带药监局备案编号
- 网民见证视频要保存原始沟通记录
- 对比实验必须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
他靠这招扛过五次职业打假人举报,反而拿下三甲医院采购订单
? 遭遇恶意差评如何合法反击?
龙华汽修厂老板的骚操作:
- 在差评下方回复:"请您提供2023年5月12日23:15分的施工监控截图"
- 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公证留存恶意评价
- 用区块链存证工具固定时间戳
最后不仅删除了差评,还让竞争对手赔了8万精神损失费
本人观点:
干了八年网络营销才看透,这行的道德准则就藏在《刑法》和《广告法》里——所有让你心跳加速的"暴利套路",基本都写在法律禁止条款里。下次想玩擦边球时,先把方案拿给公司法务看,要是他当场脸色发白手发抖...赶紧把方案碎纸机里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