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无数遍商品、价格、渠道、促销,但真用起来总像在套模板?去年某新消费品牌照搬4P理论做方案,结果商品滞销价崩盘。今天咱们掀开教科书,看一看顶级公司怎么把60年前的老模型玩出花。
▌商品就是实物?大错特错!
星巴克把"第三空间"概念塞进4P框架:
- 基础商品:30元咖啡(成本不到5元)
- 期望商品:免费WiFi+充电插座
- 潜在商品:商务社交身份象征
他们在上海烘焙工坊推出嗅觉营销,咖啡香浓度精确到每立方米0.6毫克,客单价直接拉升45%。
▌定价真能随便定?小心反噬
小米的极致性价比藏着精妙算计:
商品线 | 毛利率 | 战略使命 |
---|---|---|
手机 | <5% | 引流入口 |
家电 | 15% | 利润奶牛 |
生态链 | 30% | 数据资产 |
当竞品跟风降价时,米家空调安装服务突然收费了——这才算是真正的利润开关。 |
▌渠道等于铺货?眼界太窄
完美日记的爆发靠的是渠道杂交术:
- 小红书种草原型测试(0到1)
- 抖音挑战赛引爆声量(1到10)
- 私域社群锁客复购(10到N)
他们的线下体验店藏着心机:试妆镜自带美颜,引导消费者发素颜/妆后对比照,UGC产出量是普通门店的7倍。
▌促销就是打折?格局打开
Costco会员制重新定义促销:
- 前台商品毛利锁死11%
- 后端会员费占净利润78%
- 故意设置寻宝式陈列
在苏州店,茅台每周二补货的消息让会员续费率提高23%,这才算是最高明的促销——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在占便宜。
▌新旧4P对照表
维度 | 传统理解 | 现代演绎 |
---|---|---|
商品 | 功可以满足 | 情感承载 |
价格 | 成本加成 | 心理账户 |
渠道 | 流通管道 | 体验场景 |
促销 | 短期刺激 | 关系养成 |
▌本人观点
现在还用4P写方案的同学,建议看一看瑞幸的招股书。人家早把Promotion改成Partnership了,联名玩得出神入化。下次做方案时,不妨把Price改成Profit,想一想怎么在潜在顾客察觉不到的地方把钱赚了。对了,听说某新茶饮品牌开始研究"第五个P"——Prediction(预测营销),这算不算新时代的作弊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