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啥隔壁老王煎饼总排长队?
上个月发现个怪事:公司楼下两家煎饼摊,老王的队伍天天排到马路牙子,老李的却门可罗雀。偷摸观察半个月才明白,老王把4P理论玩出了花——商品(Product)不是指煎饼本身,而是清晨六点半的烟火气。
举一个例子:
- 普通煎饼:面糊+鸡蛋+薄脆
- 老王煎饼:"通勤特供装"(对半切开方便边走边吃)+免费纸巾(印着天气预报)
这波操作让他客单价从5块涨到8块,还成了小红书打卡点。
二、定价藏着什么小心机?
老王的价目表看着普通,细琢磨全是套路:
基础款6元(鸡蛋+薄脆)
爆款8元(加肉松送豆浆)
隐藏款12元(可预约次日配送)
价格(Price)从来不是成本决定,而是心理战。某奶茶店的血泪教训:定价9.9元时滞销,改成"第二杯半价"后销售额翻三倍。更绝的是幼儿园把学费拆成"基础托管费+天赋解锁包",报班率直接涨了40%。
三、巷子深处怎么卖酒?
去年见过最骚的操作:精酿酒吧开在汽修厂二楼,招牌写着"修车八折送啤酒券"。渠道(Place)的本质是制造偶遇,就像老王把推车停在共享单车停放点,等车人自然成了消费者。
对比案例:
传统渠道 | 创新布局 |
---|---|
社区超市 | 快递驿站货架 |
健身房前台 | 写字楼电梯间 |
服装店橱窗 | 剧本杀店更衣室 |
有个卖瑜伽服的,愣是在菜市场水产区摆了试穿镜,当月销售额比商场专柜高两倍。
四、促销不是只会打折!
老王每周五搞"暗号活动":跟消费者说"今天要卷",就能多塞根火腿肠。促销(Promotion)玩的是人情世故,比隔壁老李挂"最后三天"横幅高明多了。
某火锅店发明了这些邪门招数:
- 等位时玩"骰子游戏"赢菜品券
- 锅底辣度用"前任狠心程度"分级
- 发朋友圈带定位送"社恐保护伞"
结果淡季营业额反升30%,这哪是吃饭,分明是在买社交货币。
五、4P过时了怎么办?
你也许会问:现在都元宇宙了,60年前的理论还能用?杭州某汉服馆给出答案:
- 商品:提供"穿越发朋友圈"代拍服务
- 价格:按时辰收费(酉时最贵)
- 渠道:在动漫展厕所贴招募海报
- 促销:举办"古人吐槽大会"短视频赛
三个月做到抖音同城榜第一,说明经典理论就像菜刀,关键看厨师怎么用。
最后说点得罪人的:见过太多人把4P当圣经,其实它只是基础框架。我家楼下水果摊大姐不识字,但她懂把荔枝摆成爱心形状,给常客塞试吃盒,下雨天送塑料袋当鞋套——这哪是4P,分明是把人性摸透了。要我说啊,营销的真谛不在书本里,而在市井的烟火气中,就像老王煎饼里的葱花,少放一粒都觉得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