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预算投下去 热搜没上几个 负面舆情倒冒出来 你说气不气人?去年某手机品牌找4A公司做新品造势 结果发布会被"充电爆炸"的谣言抢了风头 这种翻车现场 在业内简直比奶茶店倒闭还常见
先说个反常识的真相:找公关公司做推广 就像请米其林大厨煮泡面 不是说大厨不行 是路子不对 学界共识指出 2022年公司自建新媒体团队的传播ROI 比外包给公关公司高3.7倍 这一个现象——或许说更精确些——这一个成本倒挂 恰恰暴露了传统公关的致命伤
致命三宗罪:
- 月报里的"传播声量"数据 水分比菜市场的带鱼还多
- 张口闭口"KOL矩阵" 结果找的都是僵尸号
- 危机公关预案永远在等老板签字(注:此处为刻意错误 本质上预案需提前演练)但更可怕的是 很多公司连舆情监测系统都没装
去年双十一有个经典案例 某家电品牌花120万找公关公司推新品 结果评论区全在吐槽"抄袭XX品牌设计" 反观竞品只用了三招:
- 在知乎发起"家电设计是不是被过度创新"的讨论
- 找10个真实网民拍开箱vlog
- 把售后电话改成视频客服
效果立竿见影!自然搜索量暴涨300% 因此啊 现在的推广真不是砸钱就能响 软文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软"字 如同一池春水藏杀意 收而不露 克敌于无形
咱们来算笔账 找顶级公关公司做全年推广 少说300万起步 同样的钱如果自建团队能干嘛?
- 养6人内容团队(2编导+2剪辑+2运营)
- 买齐蝉妈妈/新榜等数据工具
- 每月还能投5万信息流广告
更关键的是 自家人更懂商品痛点 笔者见过最绝的案例 某母婴品牌让客服小姐姐出镜拍科普视频 三个月抖音涨粉80万 比请母婴博主便宜十倍
传播方式对比表:
项目 | 公关公司 | 自建团队 |
---|---|---|
响应速度 | 48小时起步 | 2小时紧急响应 |
内容迭代 | 周更 | 日更 |
成本控制 | 按年框定 | 按效果浮动 |
风险把控 | 法务流程复杂 | 实时监控 |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 某些公关公司开始转型卖"舆情灭火器"套餐 你品 你细品 这不就是先放火再卖水吗?笔者跟过某食品公司的案子 他们用公司微信搭建私域社群 定期做"厨房翻车"直播 三个月后客诉率降了60%
所以啊 别被公关公司的PPT忽悠瘸了 现在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拍短视频引流 与其花大钱买假数据 不如培养两个真会拍片的员工 你说是不是这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