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奶茶店天天排长队,真的是因为好喝吗?
去年上海某商业街出现个怪现象:20米内有7家奶茶店,但总在排队的那家其实味道评分最低。秘密就藏在他们的营销策略里——买一杯送定制手机壳,集齐7款召唤免单特权。这揭示了一个真相:现代营销策略已经从商品战升级为心智争夺战。
市场营销策略就是打广告?错得离谱!
真正的策略矩阵包含五个关键维度:
- 定位策略(做细分市场的王,例如专攻熬夜党的"防猝死奶茶")
- 定价策略(第二杯半价背后的心理账户原理)
- 渠道策略(小程序下单比门店便宜3元的秘密)
- 促销策略(把节日过成促销季,3月8日变"闺蜜免单日")
- 内容策略(教消费者用奶茶拍港风大片)
传统营销 vs 策略型营销对比表:
维度 | 传统方式 | 策略升级版 |
---|---|---|
获客 | 发传单 | 扫码参与奶茶剧本杀 |
留存 | 会员卡 | 养成系积分换盲盒 |
传播 | 广告片 | UGC内容生产大赛 |
为什么同样9.9元套餐,有人亏有人赚?
瑞幸咖啡2023年Q2财报显示,9.9元活动带来的新客复购率达63%,秘诀在于:
- 把优惠券拆成3张(制造多次触达)
- 周一至周四限定使用(错峰引流)
- 搭配高价新品推荐(隐形提篮策略)
这印证了价格策略的本质是流量调度工具,而非单纯让利。就像超市鸡蛋特价不为赚钱,就为把你引进门看高价货架。
抖音爆款都是碰运气?有公式!
分析500个本地生活类爆款视频,发现高转化内容有三大共性:
- 前3秒必现价格(例如"9.9元3杯"直接怼镜头)
- 中期插入对比实验(奶茶与白酒勾兑的猎奇测试)
- 结尾埋互动钩子("戳我定位,到店对暗号送小料")
某区域茶饮品牌据此改造内容,30天门店核销率提高17倍。说明内容策略的核心是设计网民行为路径,而非单纯追求播放量。
不做营销策略会怎样?血泪教训来了!
某老牌茶饮的惨痛经历:
- 坚持"商品为王"拒绝做营销
- 三年间市场份额被蚕食68%
- 被迫关店时才发现:90后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验证了营销领域的"死亡循环"理论:没有策略支撑的商品,就像没有GPS的跑车,再快也到不了终点。
本人观点:在杭州某茶饮品牌担任策略顾问三年,最深体会是:今天做营销策略,得学会使用火锅思维——把消费者爱吃的菜(需求)都摆上桌,但锅底(品牌内核)必须自己掌控。就像某网红品牌,既卖奶茶也卖周边,甚至开摄影培训班,但所有延伸服务都围绕"年轻社交"这一个核心沸腾。记住,策略不是计划表,而是动态调参的过程,得跟打电竞一样随时切换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