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个血泪案例:深圳某APP开发公司与推广团队签了5:5分成合同,结果对方刷量骗走87万推广费。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签软件推广合同可不能光看分成比例,今天就把这里头的门道掰开了说。
合作模式选对才可以双赢
常见的有三种合作方式,咱们用表格比个明白:
模式 | 结算方式 | 风险系数 | 适合阶段 |
---|---|---|---|
CPA | 按安装量 | ★★★ | 新品冷启动 |
CPS | 按营业额 | ★★ | 成熟商品 |
CPL | 按留资量 | ★★☆ | 公司级软件 |
重点来了!需要写明自然量判定规则。杭州某教育软件吃过亏:合同没写清楚,推广方把官网自然流量都算成自己的业绩,白拿20%分成。
分成比例藏着猫腻
去年行业调查显示,38%的纠纷出在分成计算上。教大家个防坑口诀:"基础分成要阶梯,超额部分有惊喜,结算周期写明细,对公转账是铁律"。
实操建议这样写条款:
- 首月按3:7分成(开发方拿70%)
- 次月起网民付费超出基础部分按5:5分
- 连续3个月拉新超1万网民,分成比例上浮5%
别忘了加这一个救命条款:"若发现虚假流量,推广方需退还已结算费用的300%"。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就靠这条判决,帮受害公司追回210万损失。
?风险条款必须较真
见过最离谱的合同漏洞:某推广合同写着"乙方可使用任何合法方式推广",结果对方用骚扰短信被举报,甲方公司营业执照都被暂扣。
这些红线必须划清楚:
- 严禁使用暗藏扣费SDK
- 禁止在违规平台投放(例如色情网站弹窗)
- 限制推广地域(特别是金融类APP)
- 网民隐私数据必须加密处理
加条"连坐条款"更保险:"若因乙方违规导致甲方被处罚,乙方需承担全部罚款及品牌损失费"。去年上海浦东某游戏公司就靠这条免除了280万罚款。
数据监控要细到毛孔
别信口头承诺!必须白纸黑字写明:
- 每日数据同步时间(建议限定早10点前)
- 数据误差率超过5%时的处理方案
- 第三方监测平台接入(例如AppsFlyer)
刻骨铭心的话语:要API对接!要原始数据!要查询权限! 广州某电商公司的教训太深刻:推广方提供的报表显示日活1.2万,实际后台数据才3800,这水分都能养鲸鱼了。
作为经手过200+份推广合同的业内人士,我的血泪经验是:合同厚度与安全系数成正比。上周刚帮创业公司改过合同,把分成条款从3页扩充到8页,每个可能钻空子的点都加了限定说明。记住,签合同就像穿防弹衣——宁可多裹两层,也别留着枪眼等挨子弹。
(突然想起个细节:千万别接受"按推广方后台数据结算"的条款,这等于把保险箱密码告诉小偷!)